5月28日,人民日報發表了《發展靠實體經濟,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》的文章,對我國未來工業現代化發展進行了綜合論述。文章中更多的論述是大數據、5G、物聯網等新科技對“中國智造”的加速和推動作用。
對此,一些從事電商業的網友表示擔憂,未來實體經濟強大了,發展“中國智造”了,我們做電商的還有發展前途嗎?事實上,電子商務也屬于實體經濟的范疇,講得更寬泛一些,房地產也算是實體經濟,只要不是投機炒作,買房自居的也都算是實體經濟。但是,如果大家都去炒房,資金都流向房地產領域投機了,沒有人再愿意做實體經濟了,那才是最危險的。
為什么現在很多人認為電商并不能算是實體經濟呢?這主要有二個原因:一方面,電商本身是個好的發展形態,只是假貨太多,虛假交易泛濫,欺騙消費者的無良電商太多。這需要國家大力整頓電商行業,規范電商行業,這樣才能真正做實業的企業能以公平的價格生存下去。
另一方面,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,造成了大量線下實體店鋪的消失。這叫做非對稱競爭。因為,電商在線上店鋪的租金可以省了,稅也可以少繳或者不繳。只要給淘寶或者天貓、京東等電商平臺一些費用就可以了。而線下實體店由于房租貴、稅收高,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原因,要生存下去越來越難了。
不過,我們認為,如果有人把中國發展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對立起來,這肯定是嚴重誤讀了人民日報這篇文章的本意,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絲毫沒有排斥電商,而且根據文章的內容來看,今后電商發展的前景會更加廣闊。
首先,淘寶、京東、天貓等平臺上的電商,并不是虛擬經濟,他們照樣有采購、庫存、發運、售后等一系列實體經濟的各個環節,只不過是把線下的商店搬到了線上,提高了貨物流通的效率,本質上仍是屬于實體經濟范疇,這與拿了資金到處投機炒作的虛擬經濟完全不是一回事。人民日報提出要發展實體經濟,應該也把發展電商問題包括在內。
再者,雖然電商行業存在比較嚴重的售賣假貨、欺騙消費者等行為,但是電商也把全國各地鄉村都聯系在一起,把那里的土特產通過快遞物流運出來,直接掛到網上去售賣,這樣解決了很多農村家庭的就業問題,這才叫做真正的精準扶貧。目前,我國的電商發展已經是世界領先地位,開弓沒有回頭箭,中國電商行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完善,對實體經濟發展幫助更大,而不可能再走回頭路。
最后,國內電商近年來大多走上了O2O之路,就是線上售賣商品,再有線下實體店來體驗和接送貨的工作。而未來,電商可能會走向智能定制,個性化電商的方向發展。比如,我們每個人穿的衣服可以是自己專屬定制??梢钥隙?,中國要發展實體經濟,在高新科技領域不斷發展,那么電商未來各種經營模式,可能會有更多的改變。
中國要想走向高端制造業,必須要通過電商平臺來推廣,讓老百姓有更好了解和體驗。而隨著中國5G、物聯網等新科技的不斷革新,也給了電商平臺更好的利用新科技的手段,來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。所以,電商平臺與中國智造是相互依托的關系。中國高端制造開發出來的商品需要電商平臺推廣和銷售,而電商平臺需要國內高新技術來不斷推出新的經營模式。所以,未來電商發展的前景十分廣闊。
吉安市理工技工學校實施“校企合作、工學結合、訂單培養”等育人模式,與國內發達地區多家知名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,保障畢業生能就業,就好業。